金山岭长城,位于河北省滦平县与北京密云县交界地带的燕山支脉,是中国长城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段之一,全长10.5公里,始建于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是大将徐达主持修建。金山岭长城东至高耸入云的望京楼,西起历史上著名的关口古北口,沿线设有大小关隘5处,敌楼67座,烽燧2座,因其视野开阔,敌楼密集,保存完好而著称于世,于1987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
金山岭长城依山势蜿蜒曲折,高低隐现,气势磅礴。由于这里地势低缓,易攻难守,城墙修筑得十分厚实坚固,烽火台巍峨高大,城关要塞星罗棋布,楼台密集,共有一百五十八座之多。这些楼台形式各有不同,楼墩有方形、扁形、圆形等,楼顶有船篷、穹窿、四角和八角钻天等形状,此外还不多孔眼的了望台,以及长城沿线少见的库房楼等。在金山岭长城内外,有司马台堡、龙玉峪堡、炼军五营等烽火台和营地。登上金山顶的望京楼,可见京城城廓。
这里春天山花烂漫,浓郁飘香;盛夏万木葱笼,云雾飘渺;金秋漫山红遍、层林尽染;严冬银装素裹、白雪皑皑。在这如诗如画的天地间,处处是美景,处处有奇观,实在令人叫绝。
这段长城军事设施完备,构筑坚实,从金山岭至司马台是北京地区原貌保存最完好的一段。
金山岭长城已经过四百多年,这期间它承受了地震、古代战争和现代战争炮火的催损。但是,由于长城沿线历代宝贵遗产,使它基本上保持了本来的面貌。文物工作者在金山岭长城上发掘出一千多件具有科学研究价值的珍贵文物。其中有明代守城将士作战用的武器弹药,如:火炮、石镭、手雷、刺马针、箭头、铁弹丸等;有守城将士日常的生活用品,如石臼、石杵、菜刀、油灯、陶罐、瓷碗、酒具、铜币、石磨、香炉等。尤为珍贵的是,在一座敌楼内发现了埋藏三百多年的五个石镭,里面装有一斤多明代火药,至今用火柴点燃,仍能起火,发出咝咝的响声。城墙上有
金山岭长城风景区32平方公里内峰峦叠翠、青山满目。这里,春天山花烂漫,浓郁飘;盛夏万木葱笼,云雾飘渺;金秋漫山红遍、层林尽染;严冬银装素裹、白雪皑皑。在这如诗如画的天地间,处处是美景,处处有奇观,实在令人叫绝。特别是障墙、文字砖和挡马,堪称金山岭长城三绝。
①文字砖

城墙上有数以万计的带文字的城砖。文字砖上记载着烧制城砖的年代和部队番号,如“万历五年山东左营造”、“万历五年宁夏营造”、“万历六年振虏骑兵营造”、“万历七年德州营造”等字样。也有少量万历十二年、万历二十二年的文字砖。金山岭长城上有这么多文字砖,这在万里长城上从没有发现过第二场策划能够上有这么多文字砖,这在万里长城上从没有发现过第二处。
②障墙

障墙是金山岭长城特有的设施。在金山岭长城的一些敌楼附近、横着在马道上筑有一道道短墙,这就叫障墙。障墙高2.5米左右,长差不多是马道宽度的三分之二。上面有望孔和射孔,万一敌人攻上长城,守城士兵可以据守障墙,进行抵抗和反击。
③挡马墙

在距离障墙约50米的山坡上又筑有一道“挡马墙”,阻挡敌人的骑兵接近。“挡马墙”就是库房楼的第二道防线。这座楼防守如此严密,说明它不是一般的敌楼,可能是史料中记载的叫做“总台”的敌楼,因它旁边有座库房而被称“库房楼”。
④黑楼

黑楼的建筑是很特别的,金山岭长城上的其它敌楼,大都是双层,楼的东西两侧各设一个楼门。而黑楼分上、中、下三层,楼西面的楼门设在地下,叫地门。地门内有一条狭窄的暗道,暗道内用砖头砌成的台阶,直通二楼和三楼。战争时期,地门紧闭,暗道口用木板盖严。敌兵难以攻入楼内。万一地门被攻破,守卫在二、三楼的士兵,也可以居高临下,将敌兵消灭在暗道之中。
为什么叫黑楼呢?传说,当年戚继光主持修筑金山岭长城时,宁夏的一位老将军也领兵前来修筑长城。将军的夫人已经过世,身边只有一个独生女,名叫黑姑。黑姑担心父亲年迈体弱,支撑不住,再三请求,随父亲一同前往。将军考虑再三,只好应允。黑姑随父跋山涉水,来到金山岭后,看到士兵们不畏艰难险阻,每天早出晚归,深受感动。她不顾父亲和士兵们的劝阻,毅然投入修长城的劳动中。她不怕苦、不怕累,搬砖运石,一点也不比士兵差,手磨出血泡也不休息。早晚还抽空帮士兵缝补衣裳,深得士兵的爱戴。不料,黑姑和士兵们刚修好的一座敌楼,被雷击中,燃起熊熊烈火。黑姑二话没说,首先冲进火海奋力抢救,不幸被烈火烧死。士兵们流着眼泪,把这不幸的消息报告给老将军,并为没照顾好黑姑表示歉意。老将军忍受着极大的悲痛,对士兵们说:“黑姑为国捐躯,死得其所。” 士兵们把黑姑的遗体埋葬以后,又在原来敌楼的基础上,重建一座砖石结构的敌楼。为了永远纪念黑姑,士兵们把这座敌楼名为黑姑楼。后来,传来传去年代久了,少了个“姑”字,就叫成黑楼了。
⑤珍贵文物

金山岭长城已经过四百多年,这期间它承受了地震、古代战争和现代战争炮火的催损。但是,由于长城沿线历代宝贵遗产,使它基本上保持了本来的面貌。文物工作者在金山岭长城上发掘出一千多件具有科学研究价值的珍贵文物。其中有明代守城将士作战用的武器弹药,如:火炮、石镭、手雷、刺马针、箭头、铁弹丸等;有守城将士日常的生活用品,如石臼、石杵、菜刀、油灯、陶罐、瓷碗、酒具、铜币、石磨、香炉等。尤为珍贵的是,在一座敌楼内发现了埋藏三百多年的五个石镭,里面装有一斤多明代火药,至今用火柴点燃,仍能起火,发出咝咝的响声。还有隆庆三年、隆庆四年为主持修筑长城的戚继光等部队将领和支持修筑长城的地方官吏而竖立的石碑。另有一块石碑的碑文中,记载着修筑一座敌楼的时间是万历三十七年,规格是周长八丈、高二丈七尺,顶部盖铺房一间,施工部队是宁山营。这些文物可以佐证:金山岭长城确系戚继光主持修筑的,动用了从山东、宁夏、河北、北京、江西等各地调来的各路军,各兵种,并有统一的标准,明确的分工,严格的质量检查,同时得到地方官吏的大力支援。也可以佐证,继戚继光主持修筑金山岭长城以后的数十年历,明王朝不断派兵遣将加以修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