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稽山,原名茅山,亦称亩山,位于绍兴北部平原南部,跨越上虞区、柯桥区、越城区、诸暨市、新昌县、嵊州市等地,主峰在嵊州市西北。距绍兴市区6公里,占地5平方公里,以大禹陵、百鸟乐园、香炉峰、大香林等景区为主要景观。会稽山文化积淀深厚。是中国历代帝王加封祭祀的著名镇山之一(南镇),古代九大名山之首[1] ,中国城市山水园林的发源地之一,历代文人雅士留下了众多佳作,景区内有大禹陵,炉峰禅寺等名胜古迹,最高峰为香炉峰。1998年始,投资两亿多元人民币,相继建成了国内鸟类饲养品种和数量最多的百鸟乐园及水中树景、九龙坛、祭禹广场等景点,景区达到了5平方公里,具有4000多年历史的守陵村、宛委山阳明洞天于2005年陆续推出。
大禹陵
大禹陵:是会稽山脉内的重要名胜古迹之一,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进入 景区,两边碧水绿树,映衬着会稽山,处处散发出古朴典雅的韵味。经过九龙坛,游客就可以看到一座巨大的石牌坊。上镌“大禹陵”三字,系江泽民同志于1995年5月15日视察大禹陵后所写。
大禹陵,相传是夏禹的陵墓,夏禹是上古时代一位伟大的治水英雄,是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开国之君,被后人尊为“立国之祖”。大禹陵背负会稽山,面对亭山,前临禹池。池岸建青石牌坊一座,由通道入内,有1979年重建的大禹陵碑亭一座,飞檐翘角,矗立通道尽头,内立明人南大吉书“大禹陵”三字巨碑一块。亭周古槐蟠郁,松竹交翠,幽静清雅。亭南有禹穴辩碑和禹穴碑,系前人考辨夏禹墓穴所在而立。陵左侧有禹祠,为重建。陵右侧有禹庙。史籍记载,夏启和少康都曾建立禹庙,但已难考。
通向禹陵的是一条长350多米的步行神道,尽头是祭禹广场。广场上设有图腾柱与九鼎台等建筑,象征着古越先民信仰,又是各界祭祀大禹的场地。禹庙前有一个水池,唐时贺知章定为放生池,名禹池。跨过禹池必须经过一座古石桥,名告成桥,意即大禹十年在外治水,终于大功告成。进入禹庙西辕门南侧的棂星门,沿石板铺就顺山势逐级升高的百米甬道直达大禹陵碑亭。亭内有石碑,刻着明代绍兴知府南大吉所书的“大禹陵”三个大字。1939年,周恩来总理曾来祭祀大禹陵,并在此碑前留影。
大禹陵碑南侧为禹祠,祠外北侧有“禹穴”碑。祠内有“禹穴辩”碑,碑文为考证大禹葬地的文章。祠内有前殿、后殿、放生池、曲廊和禹井亭等建筑,为大禹后裔宗族祭祀的场所。从大禹陵碑亭北侧,顺碑廊而下即为禹庙,为历代帝王、官府和百姓祭祀大禹的地方。禹庙始建于南朝梁大同十一年(545年),为我国江南少有的大型古建筑群。从大禹陵下,进东辕门,自南而北的建筑依次为照壁、岣嵝碑亭、棂星门、午门、祭厅、大殿。出禹王殿东门向上,可探“窆石亭”。亭内置有一石,名为“窆石”,“窆”为下葬之意,相传此石是大禹下葬所用的工具。形若秤砣,顶有穿孔,是禹庙的镇庙之宝,已被妥善保护。
百鸟乐园
百鸟乐园:出禹陵向东行300米,为百鸟乐园,该园总投资1500万元人民币,占地近3万平方米,于1999年4月建成开放。饲(驯)养来自世界各地的走禽、涉禽、猛禽、飞禽、鸣禽、攀禽等七大类130余个品种,近万只鸟,是目前国内品种最全、数量最多的百鸟乐园。百鸟乐园由入口区和主园区两大部分组成:入口区占地3000平方米,建有飞鸽广场、鸟类艺术雕塑、人·鸟·自然博物馆、育鸟中心、猛禽区、停车场以及相应的旅游服务设施。 主园区占地25800平方米,园内山坡平谷相间,林幽树密,建有茶楼亭阁等园林建筑;辟有天鹅湖、松鹤苑、驼鸟园,鸳鸯涧、相思谷、观景长廊、百树千巢、鸟语花香等十余个赏鸟与休闲区域;设有人鸟对话、雀鸟剧场、斗鸡观摩以及孔雀东南飞等娱乐参与项目。百鸟乐园是一个融观赏性、知识性、趣味性、科普性于一体,集观光旅游、休闲娱乐功能的大型生态旅游景点。
香炉峰
海拔354米,位于大禹陵景区的西方,因峰顶岩石状如香炉而得名。每逢云雨天气,山顶雨雾迷朦,烟霭缭绕,如香炉的青烟。沿着这一千七八百级石阶曲折盘行直上山脊,先后可看到巍峨的大雄宝殿、小巧的四面观音殿、思远塔等宗教性建筑。峰顶的“炉峰禅寺”为香炉峰景区主要景观。南朝宋时,寺内香火已盛。1990 年由华侨出资,利用峰顶的尺寸之地,重建炉峰禅寺。禅寺包括观音宝殿、三圣宝殿、配殿、僧寮及客堂等。
炉峰禅寺
“炉峰禅寺”:重建于l993年,占地1.5万平方米,有山门、九龙壁、放牛池、钟鼓楼、
人工殿、左右两侧配殿、大雄宝殿、藏经楼(佛堂)、客堂院等11处建筑,主建筑大雄宝殿9开间,高10余米,建筑雄伟,气势不凡。由香炉峰北侧石阶便进入宛委山景区。宛委山景区内重峦叠嶂,其主峰从谷底平地拔 起,直冲霄汉,恰似天柱壁立,十分壮观,因此称为天柱峰。景区内的古迹相当丰富。“阳明洞天”,又称“会稽山洞”,虽名为洞,实为一群山回抱的山谷。相传黄帝曾建侯神馆于此,后被道教列为36小洞中的第10洞天。“禹穴”,也就是“阳明洞”。相传大禹在这里得黄帝“金简玉字书”,识山河体势,穷百川之理,终于治平洪水,治水完毕,大禹将书藏于洞中,仅有一线缝隙。自司马迁“上会稽,探禹穴”以后,来此寻访禹穴,甚至隐居的名人不少。禹穴旁,明代著名学者王守仁曾结庐读书,潜心研究心学,终成一代哲学大师,成为明、清以至民国时期的统治思想,并远播日本、朝鲜等国,推动了邻国革新。
越中道教圣地龙瑞宫曾是越中历史上最负盛名的道观。唐神龙元年置怀仙馆,开元二年改称龙瑞宫。现存有其遗址,其间的巨石是“飞来石”,石顶不规则,南侧内收如削,高4米,平宽9.8米。世传此石从安息飞来,上有索痕三条。后来因晋葛仙翁炼丹于此,又称“葛仙炼丹岩”,上有唐宋以来题记近30帧,其中《龙瑞宫记》一篇详细叙述了龙瑞宫的历史沿革和界止,全文字迹尚清晰可辨,系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贺知章的手迹,相当珍贵。据史籍记载,飞来石下有“葛仙翁丹片”,传为葛玄求仙炼丹于此,原井“人如盆盂,其深尺许,清泉湛然”。若从此处朝东北侧望,有一天然大佛,占称弥勒岩,今称阳明大佛,大佛呈吉祥坐状,头顶高达275.6米,佛像连底座高达百米以上,双膝间约70米,坐西朝东。远远望去,头身比例十分协调,真可谓天成胜人工。
石帆山游乐区
石帆山游乐区。石帆山通体岩石,呈东西向,山形扁而狭长。山岩石壁高数十丈,状如一叶顺风的帆,浮游于苍莽云海间,山名由此而来。另有一种说法是“石帆来海上”。说禹治水功成,天赐神女圣姑,圣姑从东海乘石船,张石帆来到这里。石帆山留有七千年前卷转虫式的海侵遗迹,说明石帆山早先濒海,从中我们可以领略到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请各位登石帆天街。天街与香炉峰遥相呼应,由石帆天梯可登山顶,这是会稽山旅游度假区内第二处可以登高一览的佳地。这山顶地形天然平坦,一扇巨大的石雕船帆,是石帆天街的标志物。
山林滑道
该滑道从石帆山顶依山势蜿蜒而下, 全长1280米,其下滑最高时速可达每小时60公里以上,是浙江省第一条山林滑道。游人坐滑撬顺滑道而下,集新奇、惊险、舒适等感受于一体。坐过惊险的山林滑道,各位可以乘坐慢悠悠的索道吊篮来放松紧张的心情。观光索道全长1180米,有98个吊篮,从大禹陵起点,高点在石帆天街,过山起伏160米。从索道上石帆山顶远眺,若耶溪美景尽收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