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童风景名胜区是一个以森林、寺庙、奇石、云雾、溪瀑等构成的风景名胜区。天童寺位于鄞州区太白山麓,以“东南佛国”著称于世,是日本佛教曹洞宗的祖庭。天童寺四周群峰叠翠,殿宇金碧辉煌,其规模之恢弘,建筑之精美,为国内罕见。相传晋永康年间,僧人义兴云游至此,结茅诵经,玉帝命太白金星下凡化为童子侍候供奉,遂有太白山和天童寺。唐至德二年,寺从古天童徙至今址,历经毁建,今仍规模宏伟,有殿、堂、楼、阁720余间。新建有太白楼餐厅、玲珑阁招待所的天童森林公园莽莽苍苍的林海,丰盈的植被以及千姿百态的森林景观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青睐。
天童名胜三关
森林公园以优美的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古迹结合,形成了天童三关十景。三关,即万松关、铁蛇关、清关。十景为深径回松、凤岗修竹、玲珑天凿、太白云生、清关喷雪、双池印景、西涧分钟、东谷秋红、平台铺月、南山晚翠。
万松关:自少白岭脚起,到天童寺门前,青松夹道,绵延十余里。
铁蛇关:即少白岭,这里有座“五佛镇蟒”,传说唐代会昌年间,天童寺高僧心镜禅师用此塔镇毒蟒。
清关:天童寺外万工池畔的一座桥,有“清关喷雪”景观。
天童名胜十景
深径回松
旧时自小白岭起古松夹道,宋王安石有“二十里松影若城”称。俗称万松关。小白岭上建五佛镇蟒塔,传说有铁蛇作祟,佛以石馒头诱之,镇于塔下,俗称铁蛇关。今岭上偶可拾得石馒头,珠冠形,径约20厘米,外层白色,内为褚色物质,如馅。今岭上塔犹存,重植古松径一条,约10公里,有伏虎亭、古山门和景倩亭隐于松涛间。深径两侧,世称千年云松。
凤岗修竹
寺东有青凤岗,山脚幽径,凤尾修竹婆娑蔽空,传说曾有凤来仪,乃名。盛夏涉此,清凉沁人。
西涧分钟
寺西有涧,又称罗汉沟,苔滑林深,流水淙淙,有千年古藤钩挂两岸,称罗汉藤。夜阑人静,梵钟鸣响,越涧至灵珑岩,有回声反传,似两岸各鸣钟声,地以涧分。
双池印景
寺有内外万工池,旧为放生池。池水清澈,游鱼可数,碧瓦朱檐倒映池中,有入桂宫之佳趣,传说曾有观音现世于玲珑岩,为双池倒映,平添一层神奇色彩。
清关喷雪
清关桥引双池水,溪流横溢,瀑布飞溅,似雪喷涌,遂成胜景。传说有青蛇盘亘,与万松、铁蛇合称天童三关。
玲珑天凿
玲珑岩为太白支脉,岩壁危立千仞,奇石嶙峋,古木葱茏,王安石游天童时于此听猿啼。由寺西循径而上,过六角亭、贞寿桥、甲寿泉、甲寿坊到盘陀石,扶醉步百级,即到玲珑岩,上有观音洞水月亭。
东谷秋红
太白山东谷旧时枫林向晚,至深秋,叶红如血,壅塞山谷,似霞似荼。四周青山中,裹挟红枫,景色如画。
太白生云
寺旁太白山为鄞东第一高峰,晨昏岚霭缭绕;阴雨云雾如蒸,清风拂云,穿壑出岫,犹如青峰吐云,有漫舞鲛绡之姿。
南山晚翠
古山门前,有南山如屏,晴日黄昏,夕阳映照,翠色愈浓,其时游人乘兴而归,意外又见一景,别有一番滋味。
平台铺月
寺内藏经阁前有石砌晒经台,开阔平坦,宛如玉台,浩月临空,青光铺地,其实四围重山迭屋厚重如寮,满台银辉则突兀光明,幽境中别具一番圣洁。此外,唐代的狮子柏,明代的罗汉藤,似从天而降的觉磐石都各具特色,天趣自成,为名刹增添古色天声。
十景中以玲珑天凿最为著名。“洞天东诸峰,太白最居上,其中玲珑岩,小有洞天旷。”(全祖望诗)。从寺右石砌步道进天童森林公园石牌楼,循石砌山径拾级而上,沿途有听涛亭、玲珑洞、玲珑岩、甲寿泉、甲寿坊、磐陀石、悟心洞、飞来峰、拜经台、善财洞、观音洞等景点,数步一景,峰回路转,步步升高。玲珑天凿洞奇、石怪、峰险、玲珑精巧,宛若天成,山坡上浓绿锁幽,林木葱郁,藤蕨遍生。登上飞来峰可鸟瞰东南群峰及天童寺全貌。石阶尽处,攀岩可上太白峰顶,观看天童森林公园苍山如海的大自然景观。此处是天童森林公园常绿阔叶林发育最成熟的地段,是理想的生态旅游和科普教学场所。
深径回松为入寺松径,从“优虎亭”至“景倩亭”,全长1.5公里。高大参天的千年古松,故有“一路寻幽数碧峰,林荫路转忽闻钟。到来坐听涛声壮,半是溪流半是松。”古诗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