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是山东省枣庄市的一个市辖区。位于津浦路台枣(庄)支线及台潍(坊)公路的交叉点上,扼大运河的咽喉,是徐州的门户,在军事上具有重要地位。此地因1938年春中国军队在此血战击退侵华日军而闻名,中国方面称为“台儿庄大捷”。
台儿庄古城
台儿庄古城是一座二战遗存最多的抗战名城,被世人誉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是古运河畔唯一一座南北交融、中西合璧的文化名城。它将八大建筑风格融为一体,七十二座庙宇汇于一城,是京杭大运河上唯一一座古码头、古驳岸等水工遗存完整的运河古城。城内留存有3公里明清时期的古运河,被世界旅游专家称为“活着的运河”、“京杭运河仅存的遗产村庄”,是中国唯一一座东方古水城,拥有7公里古水街水巷,可以舟楫摇曳、遍游全城。 1938年4月8日发生的台儿庄大战,使这座古城化为废墟。 2008 年起,在纪念台儿庄大战胜利70周年的活动上,枣庄市投巨资恢复台儿庄运河古城。着力把台儿庄古城打造成为中国第一座二战纪念城市,打造成为沿运独有、国内乃至世界知名的文化旅游品牌。台儿庄古城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包括11个功能分区、8大景区和29个景点,按照“大战故地、运河古城、江北水乡、时尚生活”的定位,遵循“存古、复古、创古”的理念,将保存下来的大战遗址、古城墙、古码头、古民居、古街巷、古商埠、古庙宇、古会馆等历史遗产科学地进行修复。它集“运河文化”和“大战文化”为一城,融“齐鲁豪情”和“江南韵致” 为一域,是极具人文魅力的旅游目的地,是沿运独有、世界知名的旅游休闲度假区。台儿庄古城2010年5月1日正式开城,5月4日台湾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先生来台儿庄古城为泰兴楼奠基。,为枣庄市打造江北水乡城市品牌发展旅游业增添了最为靓丽的黄金景点和产业龙头。2010年5月1日,运河古城揭开了其神秘的面纱,正式对游人开放。国民党名誉主席连战及其夫人连方瑀这天参观了运河古城,并给予了极高评价。
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申遗的京杭大运河的现状是,枣庄以北的运河完全断航,大部分遗存已经基本消失,甚至河道也找不到了;枣庄以南的沿运河都进行了现代化城市改造,已经无法恢复千年运河的曾经风貌。于是,枣庄市台儿庄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唯一能够完整恢复运河古城原貌的城市。 枣庄市也被国家文物局列为沿运18个申遗城市之一。
台儿庄古城也是二战时期中华民族挺起胸膛扬眉吐气的地方。1938年3月这里发生了举世闻名的台儿庄战役,台儿庄战役是中国人民八年抗战正面战场上第一次重大胜利,在世界反法西斯历史上具有崇高地位。古城也是中国第一座、世界第三座二战纪念城市。
台儿庄地区历史悠久,从马兰屯镇西兰城店村出土的大汶口文化时代的文物,邳庄镇赵村出土的岳石和龙山文化时代的文物以及龙山文化时代的晒米城遗址证明,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现台儿庄区境域,夏属鄫国,商属逼阳国,西周、春秋因之。
有关史料显示,历史上的台儿庄集八种建筑风格、72庙宇(寺庙、文昌阁、道观、泰山娘娘庙、妈祖阁、清真寺、基督教堂、天主教堂等)于一体,这在中国是极为罕见的。台儿庄在历史上就是一座水城,“汪”渠相连,随“汪”而居,很有特色。是一座近百条水街、水巷形成的水巷纵横、以船代步的古水城。
运河湿地公园
台儿庄运河国家湿地公园“中国国内第一家以运河湿地为主的湿地公园。主要由涛沟河下游段、峄城大沙河分洪道下游段以及两河口之间的京杭运河段等河流湿地组成,将台儿庄城区包围其中,属典型的河流湿地。规划总面积2592公顷。其性质定位以湿地资源保护、修复为前提,以台儿庄运河湿地生态系统和历史文化为主要景观资源,以湿地观光、科普教育、度假休闲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湿地公园。台儿庄运河湿地公园规划区的主干,是运河国家级样板航道和南水北调工程聚集带。有台儿庄运河大桥、台儿庄二线船闸及其复线、台儿庄泵站以及利用这些景致之间相对独立的大水面拟建的运河水上游乐园等水工景致,有运河大堤、河滩高地、缓平坡地、河间平洼地、槽状洼地、河道沼泽等典型地貌。运河大堤东西横亘,两岸护堤的灌木与林木宛如绿色长龙,与滔滔河水并行不悖;大面积的运河滩地上,是6000亩生态农业的荷花长廊;滩地间的积水洼地,数百种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与各类鸟禽鱼类的立式构成,形成典型的低洼湿地景观。古运晨曲、运河夕照、对影邀月等特定情境,构成了重要的天象景观。
运河展馆
台儿庄运河展馆是国内首家运河展览馆,展馆门前立着夏禹、古代天文学家和水利专家郭守敬、明万历年间总理河道工部右侍郎李化龙、清朝峄县掌管运河通漕于成龙四尊石雕像。馆内藏有收集到的各种古船实物、船具、出土陶器、石碑等文物,还有反映运河历史文化的各种资料、图片、京杭大运河及台儿庄运河历史演变沙盘、古代专运粮食的漕船模型、泥塑船队、运河各个历史时期的船闸模型等,展览分为源远流长的京杭运河、日新月异的运河建设、方兴未艾的运河经济、丰富多彩的运河文化、开发建设运河的宏伟蓝图等五部分,向人们系统展示了京杭大运河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逼阳故城
逼阳,春秋小国,子爵。其址在今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涧头集、张山子镇一带。《世本》云:“逼阳、妘姓,祝融之孙,陆终第四子求言之后。”至于何时所封,初封何人,史无可考。《国语·郑语》曰:“妘姓邬、郐、路、逼阳,曹姓邹、莒皆为守卫,或在王室,或在夷狄”,可知逼阳与曹姓国及他妘姓国皆为周时诸侯国。《春秋》鲁襄公十年(前563年):春,鲁、晋、宋诸国联合攻打逼阳,因“城小而固”,至夏五月“遂灭逼阳”。逼阳城破,国君被俘,逼阳归宋。齐灭宋归齐,后归楚。秦设傅阳县,汉、晋因之,后废。
故城内及城外东部,地面散见许多陶片,以灰陶为主,多为豆、罐、盆之类。陶器除素面外,有的饰有绳纹、凹凸纹。出土文物有砖、板瓦、瓦当、铁渣、铜剑、铜镞、铜印等。石器也偶有发现。清光绪《峄县志·杂记》:“峄地古陶颇多,而以逼阳砖为甲,其制古拙,无文,长尺有余,宽半之,质坚,重逾于金石。人得之以为砚,付手民治之,锋刃不能入也。”故城南,群山之阴,古墓成群,常有画像石出土。
贺敬之文学馆
贺敬之文学馆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古运河畔,与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毗邻。整个建筑风格独特,古朴典雅,馆内设有展览厅、影视厅、书库、书画厅、文物厅等。文学馆全面介绍了贺敬之及夫人、著名作家、诗人柯岩(长诗《周总理,你在哪里》、电视连续剧《寻找回来的世界》的作者)的人生历程和辉煌的文学成就,生动地再现了一代诗人、剧作家的风范。馆内陈列了贺敬之藏书1万余册,实物展品300余件,珍贵图片200余幅,并展出了200余幅名人墨宝真迹。 馆内设有展览厅、影视厅、书库、书画厅、多功能厅等,以珍贵图片、文物、录像、声、光、电、绘画、塑形等手段,全面地介绍了贺敬之的人生历程,以及辉煌的文学成就,生动地表现了一位大诗人、剧作家与高级领导干部的风范。当代诗人陈运和为贺敬之伟大一生,写了一部3000多行的长诗《贺敬之的歌》已于2009年6月出版,全面介绍一代文学大师。
穆柯寨
在大运河南岸,位于台儿庄西南27公里,主峰海拔290米,山势险峻,山上林木茂密,山下清泉潺潺,有筛子泉、马刨泉、母猪泉等。寨山上至今还存有很多残墙断垣,一道数米高的青石寨墙环山耸立,望楼箭垛依稀可辨。寨墙里面残存着片片断墙废墟,巨大的岩石上保留着许多臼窝和插旗杆孔洞。寨山由南北两个相对的山梁相连,当地人称作“马脖梗”。沿着“马脖梗”残留着两条石筑长墙,高四、五米,宽三、四米,显然这是古代一道防御工事,上可跑马,又可布兵。长墙下是一片比较开阔的坡地,这是操兵演武的场所。顺长墙南去三、四里,可达南山头,上面建筑和北山头相似,这里也是屯兵安营之地。传说是宋朝巾帼英雄穆桂英占山为王时所筑。
晒米城遗址
晒米城遗址位于台儿庄北向15公里处泥沟镇境内,平面呈不规则哑铃型,长90米,宽80米,总面积约为7200平方米,地层堆积高约4~6米。遗址高台雄踞平野,向东俯览马庄村貌以及茅茨河故道,向西俯瞰枣台公路的南北川流,犹如一座土建城堡,格外醒目。枣庄市人民政府于1980年公布其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台儿庄大战纪念馆
台儿庄大战是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继平型关大捷后的又一重大胜利,也是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光辉结晶。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坐落在风景如画的古运河畔的台儿庄城西南部,与大战时的火车站隔河相望,占地34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馆前三十八级台阶意为一九三八年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中日台儿庄大战;二十四根主柱支撑着白色天棚,象征着中华民族顶天立地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纪念馆馆名匾额由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题写;主体建筑物前矗立着台儿庄大战纪念碑,碑名由原国防部部长张爱萍将军题写,碑文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程思远撰文、著名书法家权希军书写。整个纪念馆内有展览馆、书画馆、影视馆、全景画馆,气势雄伟,庄严肃穆。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所接待游客规格之高、规模之大、区域之大、数量之多是前所未有的,不仅成为各地游客旅游观光的重要景点,而且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5年8月被山东省委宣传部命名为“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5年12月被省文化厅命名为“山东省社会教育基地”、1996年被山东省国防教育委员会命名为“山东省国防教育基地”、1996年9月被国家教委、文化部、共青团中央、民政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国家文物局六部委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4月被山东省文明委命名为“山东省文明窗口示范点”、1997年6月又被中宣部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1年8月被命名为“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为弘扬民族精神的一座丰碑——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已经肩负起昭示历史,激励当代,教育后人,开拓未来的神圣使命。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李宗仁史料馆
坐落在台儿庄古运河畔、原火车站遗址上的李宗仁史料馆,为造型独特的哥特式建筑,是一座三面环水、风光秀丽,为当地的一大旅游景点,也是一处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台儿庄火车站是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由时任中兴煤炭公司总经理的张连芬为运煤,由清政府批准建成的台枣专用铁路的车站。台枣铁路在台儿庄建有南北两站,台儿庄大战时,北站为中国军队运输后勤物资的主要装卸站,因而成为中日双方争夺的焦点。战后台枣支线及火车站遭到严重破坏,于1945年拆除。1995年,台儿庄区政府按照当年的建筑风格,在原址上修复了站房楼,并于1999年改建为李宗仁史料馆。李宗仁史料馆由四个展览厅和一个影视厅组成,占地面积1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总投资300万元,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程思远题写了馆名。该馆以李宗仁一生“青春戎马,晚节黄花”和他指挥的著名台儿庄大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为主线,以大量翔实、珍贵的历史资料,全面展示了李宗仁先生曲折的爱国人生。史料馆现藏有李宗仁的各个历史时期的照片400余幅,文史资料1000余份,遗物和文物近百件,珍贵录像带一盘,大部分具有国家一、二级文物保护和研究价值,所展实物均由李宗仁的第三夫人胡友松捐赠。胡女士现为该馆的名誉馆长,长住馆内。李宗仁史料馆是台儿庄大战遗址又一重要组成部分,是红色旅游的经典景区。自开馆以来,共接待海内外游客20万人次,是首批被国家旅游局授予AA级的旅游景点。史料馆的建成开放,对旅游业的发展,促进海峡两岸交流和祖国的和平统一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台儿庄战史陈列馆
台儿庄战史陈列馆位于城区中心,占地100亩,由英雄广场、战史陈列厅、国防教育园和壮国园组成。陈列馆大门为牌坊式仿古大门,宽19.8米,高12米,门额镶嵌着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题写的“台儿庄战史陈列馆”镏金大字。英雄广场中央耸立着一座高31.8米的纪念碑,整体造型巍峨雄伟,白色花岗岩砌面,毛泽东主席手书体“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刻在纪念碑正面,战史陈列厅分古、近代战史,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史和英雄人物三个展厅,用珍贵的史料和逼真的雕塑,通过现代艺术手段展示了古今台儿庄地区所发生的重大战争战役,革命战争年代在台儿庄地区指挥、领导过战斗的将帅以及为人民解放事业、现代化建设而献身的英雄人物;国防教育园陈列着战争年代我军使用过的各种武器和现代化武器模型;壮国园修建了古城门、长城微缩景观、护城河和墓碑雕塑等,体现出祖国强大和中国人民的英雄气概,风格独特、环境优雅。台儿庄战史陈列馆已成为鲁南苏北地区建筑规模较大、设施较为完备的爱国主义、革命传统主义和国防教育基地,年接待中外游客30万人次。

柳琴戏:原名“拉魂腔”、“拉后腔”、“拉花腔”等。据《山东省文化艺术志资料》记述:形成于清代嘉庆、道光年间。当时,县城东门外演唱肘鼓子(亦称周鼓子)的武氏兄弟和滕县花鼓艺人安德友、高二伙同四句腔艺人八戒,常到东郭镇的苏楼演唱,与当地通晓音律、酷爱文艺的苏门秀才共同切磋,借鉴柳子戏的“山坡羊”、“耍孩”以及境内的“溜山腔”、“拉纤号子”等民间小调演变而成。并根据画上的琵琶仿造出柳叶琴(俗称土琵琶),作为主要伴奏乐器。从此,广泛传开,形成了早期的柳琴调——拉魂腔。
扬琴戏:又名“瞎腔”、“老人戏”等,是从清光绪年间开始发展,至民国时期逐步旺盛的,流传于鲁南苏北地区的民间曲种。据传是融合了秦腔、豫剧、吕剧、大鼓等音乐元素的结合戏种。主要是以扬琴伴奏,所以得名扬琴戏。建国以后,扬琴戏由于素材贴近生活现实,符合老年人的观影需求而更加流行。主要曲目有《王天宝下苏州》、《海瑞传奇》等,
鲁南花鼓:其产生据传说大约已有200年之久。在古老的运河两岸附近的村庄盛行此舞表演,如张山子镇张山子村、马兰屯镇南洛村、泥沟镇北洛村、邳庄镇黄庄村等。特别是黄庄的鲁南花鼓在当地最负盛名,曾于1958年参加山东省民间舞表演,引起了轰动。此舞一般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前后演出,是老百姓在节日、农闲期间最喜欢的一个节目,也是他们自娱自乐的最好形式。
渔灯秧歌:又称太平歌。它兴于台儿庄区邳庄一带,隋唐时期,鲁南民间就盛行竹马、秧歌渔灯。秧歌是土生土长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是一种民间乡会艺术,流行于台儿庄运河两岸,春节期间由村庄自发地到各乡会演出。
文昌阁香火庙会位于山东枣庄台儿庄区驻地,会期为农历二月初二。传说这一天是皇上开考之日,文人们这一天给“文昌帝君”进香,可以得到神灵庇佑,考取状元等功名。此阁为明朝末年建造,清乾隆年间重修。文昌阁香火会最大的特点,进香的人都以虔诚的心情来庙烧香,祈求子女功成名就,因为此会是文人进香会,所以,文人所用纸墨笔砚、古今书籍、课本纸张等专摆一条街,供文人学士选购。
山东快书:为弘扬山东的民俗文化遗产,丰富台儿庄古城文化娱乐项目,特把具有山东民间文化特色的“山东快书”请到了台儿庄古城景区内,“山东快书”不仅深受山东人们的喜爱,落户台儿庄古城后,更是受到广大的游客的喜爱和追捧。“山东快书”深受人们的喜爱,是由于山东快书具有灵活简便、易演易编的特点,通常是一个或几个演员,用极简单的道具进行演唱,在瞬间就能收到较好的艺术效果。又由于它不受场地的限制,无论田头工地、车站码头、街头巷尾,均可随时演出,迅速地反映现实生活,为经济建设服务,所以几百年来长久不衰,有着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许多经典段子在群众中广为流传,深受喜爱。台儿庄古城景区内的山东快书表演地点在台儿庄古城主街道大衙门街的谢裕大茶行,除周三外,表演时间为每天的上午8:00-12:00和下午的14:00-18:00两个时间段,各位游客可以在一边品茶一边欣赏山东快书,岂不乐哉。
渔鼓:走在台儿庄古城景区的大衙门街上,你会看到一个身穿青衫、头戴礼帽、胳膊携着渔鼓、手拿剪板的老人穿梭在台儿庄古城的小巷里边走边唱,并拢的手指有节奏的敲打着渔鼓,“嘭嘭嘭”的鼓声和着台儿庄古城的古色古香别有一番韵味。渔鼓相传是八仙之一张果老流传下来的,渔鼓鼓身长一米,鼓面用猪护心皮做成,敲打起来“嘭嘭”作响,很有特色。眼前这位66岁的渔鼓艺人徐明河是江苏邳州人,获台儿庄古城景区邀请到古城里进行民俗表演。徐先生用邳州方言演唱着《打蛮船》、《薛刚反唐》、《无艳春秋》等经典曲目。台儿庄古城民俗表演“渔鼓”每天的表演时间是上午8:00-12:00和下午的14:00-18:00两个时间段,希望各位游客在欣赏台儿庄古城的同时,不要错过了渔鼓唯美的表演。
鲁南皮影戏:台儿庄古城景区内的鲁南皮影戏起源于清朝末年,流传至今已有百年历史,不仅操作巧妙,而且唱腔圆润,鲁南皮影戏的唱腔分为男腔、女腔、文腔、武腔等。道白有声有色,在唱腔上吸收了鲁南地方戏和民歌曲调,韵味独特,悠扬宛转,语气诙谐,故事生动,深受人们喜爱。当地老百姓习惯把“皮影”叫做“皮人”,将演“皮影戏”称为“挑皮人”的。传统剧目《西游记》、《哪吒闹海》、《八仙过海》等为其代表作。“一口叙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这是人们对皮影艺术的赞誉。皮影戏作为民间最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之一,2007年鲁南皮影戏入选山东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台儿庄古城景区的大衙门街上,专门设有表演“鲁南皮影戏”的地方,以方便游客对鲁南及台儿庄古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更深更真实的了解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