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扎在维语含义还有“大门外边的事情”。参加周末大巴扎的基本上是四乡的农民。他们用驴车拉来了农特产,带来了家人。逛巴扎对他们来说已经不亚于一个节日。朋友们在这里相聚,小伙子姑娘们在这里相识,家人们在这里享受闲暇,可以品尝到美食,可以在这里获得祝福。从他们漂亮的服装,平和的笑容,可以看到他们的快乐。对于游客来说,维族的花帽、皮帽、多样的干果、乐器和小刀、手工的地毯、药材、服装等等,都具有非常的吸引力,在专门的一条街甚至几条街上都有销售。

大巴扎最有特色的还是传统花帽的摊位。真正的穆斯林是不能光着头的,所以男性就戴上了花帽或鸭舌帽。女性就用了头纱。只有时髦的城市男女才敢不戴帽子和头巾。羔皮黑高帽也有特色。服装巴扎除了皮衣、皮具,还有来自土耳其,巴基斯坦的“乔其绒”和丝巾。巴丹木是这里最贵也最好吃的干果。杏脯、葡萄干按公斤论价,远便宜过内地。小刀和乐器在巴扎上也许是最精彩的。要不是听介绍,你根本无法叫出它们的名字。苇笛、唢呐、萨它尔、艾捷克、弹布尔、独他尔、热瓦甫、手鼓...... 吹、拉、弹、击,无所不有。用桑木、蟒皮、骆驼骨镶嵌的大小精美乐器,几乎成了纯粹的工艺品了。地道的手工英吉沙应是弯头的,刀身刻有巴丹木的图案或英吉沙的文字,刀柄和牛皮鞘上会有精美的图案。每一个刀主都夸耀自己的小刀如何锋利,甚至会当面用刀刃削其他的刀,或刮自己腿上的汗毛。药材巴扎上还有挂着的羚羊头。外面还有卖艺或卖药的维族人脖子上缠着毒蛇,肩膀上爬着巨大的蜥蜴。

大巴扎太大太丰富了。巴扎里浓郁的地方特色,丰富多样的品类,已不是几个小时可以粗略转完的,也不是可用简短的语言可以描述尽的。大巴扎会激发你的购买欲,也会让你手中的摄像机、照相机不断地闪动。维族的摊主,路边的行人们,甚至蒙着褐色厚面纱,穿着传统长裙的维族妇女都能坦然平静地面对长短镜头。巴扎上永远有你看不完的景致。
提示:在市东北角吐曼河东岸的东巴扎每天都开放,但周日规模最大。此外艾提尕尔广场北侧的安江热斯特巷巴扎(“香港巴扎”)主要经营外地和进口的商品,也有许多民族用品和手工艺品,银器珠宝也比较别致。吾斯唐博依路和欧尔达西克巷的民族工艺街巴扎,坑尼扎路手工业品巴扎、恰萨巷巴扎也都值得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