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古城平遥古城
![]()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平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称古陶,相传为帝尧的封地,北魏年间改名平遥。平遥古城的城墙、双林寺、镇国寺是国家级重点保护单位,1997年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古城内还有六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即文庙大成殿、慈相寺、市楼、情绪观、日昇昌票号旧址、金庄文庙等,县城文物保护90余处。平遥古城的城墙据传是西周时期所建,明朝初期为防御而重筑扩建。平遥古城墙是目前山西境内规模最大、保存完善、历史较早的城墙,在城墙根下,街道、居民、店铺、庙宇等建筑仍然基本完好,旧时的建筑格局和特色都没有什么改变,这大概正是吸引了众多怀旧人士的一点吧。 平遥古城面积2.25平方公里,平面布局像只乌龟,有“龟前戏水,山水朝阳”的说法,又被人称作“乌龟城”。古城以南大街为中轴线,市楼跨街而过,以对称式布局,城内的街道又有“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蛐蜒巷”之称,因此走在古城内的小街深巷里,还真担心走迷糊了。 到平遥,逛古街、古民居才是唯一的目的。古城内的民居多以四合院的形式建造,这些民居的正房为三间或五间砖拱劵窑洞,明柱上有雀替和木雕,东西厢房及倒坐南房,均为单坡向内坡木结构瓦屋顶,进门有照壁或街门对面有照壁。单数这样保存完好的民居在平遥就有四百多处,想要一一逛完,估计花上半个月的时间也未必能看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