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游峰景区天游峰景区
天游峰海拔408m,相对高度215m。它是一条由北向南延伸的岩脊,东接仙游岩,西连仙掌峰,削崖耸起,壁立万仞,高耸群峰之上。每当雨后乍晴,晨曦初露之时,白茫茫的烟云,弥山漫谷;风吹云荡,起伏不定,犹如大海的波涛,汹涌澎湃。站在一览台上望云海,宛如置身于蓬莱仙境,邀游于天宫琼阁,故名"天游"。一览台位于景区中心,是一处绝好的武夷山水观赏台。随着时序流转,在这里可以观赏到日出、云雾、佛光、夕阳、明月等天游五绝,从一览台上赁栏远眺,但见群峰点点。俯瞰九曲溪,可见溪水蜿蜒,竹筏轻荡,武夷山水尽收眼底,令人心胸开阔,陶然忘归。峰上有一涧沿崖壁流下峰底,形成高差约120m泉。峰上名木古树众多, 常绿阔叶林郁郁葱葱。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赞道:"不临溪而能尽九溪之胜,此峰固应第一也。" 峰顶胡麻涧旁的石壁上,有历代摩崖石刻近百处。其中最大一幅为"第一山",系道光壬辰冬武显将军岭南徐庆超题写。意思是说天游峰即是"武夷第一胜地",理应号称"第一山"。也有人解释说,武夷山是道教名山,列三十六洞天中的第十六升真元化洞天。道教的创始人是老子,老子天下第一。
![]() ![]() 隐屏峰:
由茶洞从峰南壁攀登即可登临,因峰峦方正如屏,故名。峰西有一尖锐直上且半腰有横裂三痕的奇石即为接笋峰。隐屏蹬道极为险峻,号为“鸡胸”、“龙脊”,原为明代道士汪三宝、刘端阳所开凿。峰顶有玄元道院、清微道院遗址,还有仙凡界、仙奕亭、南溟靖诸胜,古代号为“隐屏真境”。峰南的平林渡畔有朱熹构筑的“武夷精舍”遗迹。往峰顶向东盘绕,向北可至天游,由东南而下则可至仙钓台下。
![]() 晒布岩:
晒布岩位于六曲溪北天游峰下的晒布岩,又名仙掌峰。这是一座如刀切、似斧劈的巨大岩壁,直上直下,阔大平坦,高达500米,宽约1000米,宛如一扇巨大的屏风挺立于天地之间,是武夷山最大的岩石。由于长年流水的冲刷,岩壁上布满了几百道直泻而下的流水痕迹。每当阳光西照在岩壁上,那一条条一缕缕的痕迹就愈发分明,宛如仙人晒布,故名“晒布岩”。
![]() 茶洞
位于福建武夷山仙掌峰下,九曲溪涧。洞右侧石碑上刻有“茶洞处于接笋峰、隐屏峰、玉华峰、仙游岩、晒布岩之间的小天地,产茶曾甲于武夷诸岩洞”。明代徐霞客认为“比天台之明怿更为奇娇”。自宋以来,不少文人雅士在茶洞筑室隐居,汲名泉水,煮水品茗,潜心著述。清代的董茂勋曾在此建“留云书屋”,一边品茗,一边著作,编《武夷山志》24卷,留给后人。相传这里是武夷山培植第一株茶树的地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