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革命烈士陵园北山革命烈士陵园
革命烈士陵园是为了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丰功伟绩,弘扬井冈山精神而兴建的。1987年10月,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在茨坪北面、山体如一座罗汉大佛像、林木葱郁的北岩峰落成,坐北朝南,占地26.68公顷。 整个陵园分陵园门庭、纪念堂、碑林、纪念碑、雕塑园五部分。首先我们看到的是陵园主大门,园标“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是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老红军战士宋任穷题写的。顺山而上,有两组台阶,第一组有49级,象征1949年新中国成立,井冈山人民得解放;第二级有60级,寓意北山烈士陵园是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六十周年的1987年建成,对外开放。 第二部分——纪念堂。纪念堂由瞻仰大厅、陈列室、吊唁大厅、忠魂堂组成。纪念堂大门正上方,是彭真1987年视察井冈山时,为纪念堂题写的“井冈山根据地革命先烈永垂不朽!”瞻仰大厅正面汉白玉墙上的“死难烈士万岁”六个贴金大字,是毛泽东1946年为全国死难烈士题写的。 陵园的第三个部分——井冈山碑林。整个碑林采用江南园林建筑风格,分为碑廊、碑亭、碑墙三种碑刻陈列形式,因山就势,高低错落,配以亭、台、楼、阁,整体建筑造型别具一格。“井冈山碑林”5个大字,由原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舒同题写,他被毛泽东誉为“马背上的书法家”。顺山而上,一共陈列有139块精湛的书法碑刻,主要有三个部分内容:一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上井冈山视察时的题词。二是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老红军的题词。三是全国著名书法家、画家、作家和知名人士赞颂井冈山的题词。碑林的碑石全都是江西玉山县的上等石料罗纹石,整个碑林寓革命传统教育于书法艺术之中。 第四部分---- 纪念碑坐落在烈士陵园的制高点上,1993年筹建,1997年10月,也就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七十周年之际建成并对外开放。纪念碑由基座、碑座和主碑三部分组成,占地1200平方米。主碑是用镀钛的不锈钢制作的,它高达27米,含意为1927年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主碑的造型突出“山”的形状,象征着井冈山;它远看又像一团燃烧的火焰,寓意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近观如林立的钢枪,寓意着“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主碑的基座部分采用“将军红”大理石砌成,高9.7米,表示纪念碑于1997年即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七十周年建成,碑座上“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几个大字是邓小平1984年在北京题写的。碑座上有三组反映井冈山艰苦卓绝斗争的汉白玉浮雕,正面一组的主题是“荟萃井冈”,展示了井冈山红军会师的情景;东面一组的主题是“红色割据”;西面一组的主题是“浴血罗霄”。纪念碑的前沿还摆放了一尊“母亲”塑像,寓意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对后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大课堂。 第五个部分——雕塑园参观。井冈山雕塑园是全国第一座以革命历史人物群像为题材的雕塑园,雕塑园占地30亩。园名是由井冈山老红军萧克上将题写的,园内共安放了19尊井冈山斗争时期井冈山前委、军委、特委三部分主要领导人和当时著名人物的雕像,分别采用青铜,汉白玉、花岗岩等材料塑造。这组群像在整体布局上有一定的讲究,在园的左、右两侧是袁文才、王佐的雕像,就像当年他们俩山上、山下遥相呼应把守住井冈山一样,园内中心圈放置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4位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始人的雕像。这些雕塑分别由全国著名雕塑园家刘开渠、潘鹤、叶毓山、程允贤等人设计创作的,整座雕塑园集井冈山斗争时期领导人、名人于一山,集名家之作于一山,思想内容,艺术造型上都有很高的造诣,展现了这些伟人在井冈山时期的风采英姿。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