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大清金融第一街”古城平遥县城内。日升昌票号是中国第一家专营存款、放款、汇兑业务的私人金融机构,开中国银行业之先河。日升昌票号成立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由山西省平遥县西达蒲村富商李大金出资与总经理雷履泰共同创办。总号设于山西省平遥县城内繁华街市的西大街路南,占地面积1600多平方米;分号达35处之多,遍布全国大中城市、商埠重镇。日升昌票号以汇通天下闻名于世。
作为晋商文化的杰出代表,其建筑风格和规模都具典型,但又有其特殊性。日升昌票号采用三进式穿堂楼院,即体现了晋中民居的传统特色,又吸收了晋中商铺的风格,达到了建筑艺术和使用功能的和协统一。曰升昌占地1386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200平方米,共有21座建筑,正院沿南北纵轴线,东院为狭长的南北小跨院,西院为日中新票号。(日中新与日升昌均为达蒲李氏的财东),如今的日升昌旧址,已开辟为“中国票号博物馆”。

日升昌票号创立之后,继有祁县、太谷富商大贾竞相效仿;后有南方票号崛起,从而形成了全国性的金融网络,对清末民初商业贸易以及近代工业的发展起到了重大进作用。
日升昌票号旧址于1995年开始大规模开发整修,1995年12月,日升昌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已被辟为“中国票号博物馆”。
中国票号博物馆在以日升昌完整批营业务、丰富的珍贵资料及实物作典型展示的同时,还搜集、整理、收藏了平遥票号、山西票号、中国票号百余年间的大量历史资料,专馆布展,对中国票号业兴衰历史作了形象简明的揭示和反映。
以日升昌票号为代表的中国票号业,适应市场,灵活经营,注重信誉,刻意创新。其一整套经营方针和原则,不失为现长企业制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历史借鉴。
一九一四年农历九月,在金融界活跃90余年的日升昌票号倒闭,该号之倒闭“于全国金融影响甚大”。《大公报》上曾有人撰专文分析其倒闭之原因,兹节录其文于下:“日升昌至道光年间改为汇兑业,其东家李姓,山西平遥人。同、光年间,其营业之发达,实为同行之冠,各省设立分号二十四处,其殷实可知。以如此殷实之票号,忽然一败涂地,其倒闭原因有以下数端:一、日升昌营业之中心点,在南不在北,南省码头最多,两次革命均受很大影响,此其一也。二、日升昌之款项,未革命之先均分配在南省。自革命后各省纸币充斥,现金缺乏,由南省调回现金,往返折扣,每百两亏至三十五两及五六十两。此种亏耗实足令人惊异,此又一也。三、日升昌当革命时,欠外数目约五百万,欠内之数七、八百万,出入相抵,有盈无绌。然欠内之数目,成本已付诸东流,遑论利息。欠外之款项,该号为支持门面,维持信用起见,三年之中均未停利,此项亏耗又其一也。以上三项,均该号中亏折之远因。所以关闭如此之速者,尚有种种之近因。第一种之大原因为广西之官款。广西官府催迫甚急;动辄率兵威胁,计一年之中提取十余万两,犹日日前往催取。第二,该号之正经理为郭斗南,副经理为梁怀文,就资格论梁应居正。惟梁为人公正朴实,自革命后对于东家提用款项极力阻止,因此不能得东家之欢心,梁无可奈何遂于去岁出号。梁在号中素为大家所推崇,梁去人心为之瓦解。第三,京号经理因号事吃紧,托病回晋,一去不归。有此三种近因,日升昌遂乃一败涂地。”